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咕唧天气网 > 社会热点 > 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的地理气候 拉祜族之乐:

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的地理气候 拉祜族之乐:

作者:admin  发布:2024-01-19 00:44:25   咕唧天气网   网址:http://www.gjzdj.com/redian/60340.html
1、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的地理气候

“有一种社交低能是,帮别人的忙时,比服务自己更加谨慎,甚至觉得是本分。自己却从不敢麻烦别人,一是欠人情觉得有压力,二是害怕被拒绝。逐渐演绎成靠帮助别人来维持友谊,随时担心感情崩溃。”

那么,这期拉祜族文化为我们带来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的地理气候。

地理气候

地理概况

军赛佤族拉祜族僳僳族德昂族乡位于镇康县东南部,距老县城——凤尾镇178公里,新县城——南伞镇131公里,东经西起99°13′31″,东止99°22′42″,北纬南起23°41′55″,北止23°49′47″,是镇康、永德、耿马三县的结合点,全乡版图面积186。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30米,气候差异性大,立体性较强,年平均日照1925。3小时,年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888毫米,山区霜期97天,坝区终年无霜。

资源环境

军赛佤族拉祜族僳僳族德昂族乡境内最高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30米,气候差异性大,立体性较强,年平均日照1925。3小时,年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888毫米,山区霜期97天,坝区终年无霜,南汀河穿境而过,有硝塘河、彩靠河、南榨河3条河流,呈三河并流。坝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最适合种植橡胶;山区土地面积广,最适宜种植核桃、茶叶。

2、拉祜族之乐:吹笙起舞

芦笙是用来当人们载歌载舞伴奏的乐器,古时没有乐器,人们只能口唱歌曲给自己找节奏,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载歌载舞时更是生动活泼。那么,你想知道拉祜族的芦笙舞吗?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芦笙舞是拉祜族舞蹈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集体舞蹈,多在春节和中秋之时跳,先由村寨长老在广场上放有稻谷、玉米、甘蔗、果品、茶叶等物的篾桌旁向神祈祷,然后全寨人在吹芦笙者的带领下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曲子边唱边跳,歌舞达旦。

拉祜人民喜歌爱舞,世世代代都把歌舞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和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拉祜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普遍流传的有芦笙舞、跳歌、摆舞三大舞种,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芦笙舞。

吹笙起舞——拉祜族之乐

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在节日集会或有的祭祀活动时,均跳此舞。拉祜族与同属氐羌族群的彝族一样,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的象征。芦笙舞的动作除有少数为祭祀活动时的特有动作外,绝大部分是表现生产生活和模拟动物生活的,其过程非常详尽。

正月初二开始,寂静的拉祜山寨便热闹起来。午饭过后,盛装的拉祜男女老幼纷纷汇聚到寨子中央空场上。人们在舞蹈场恭恭敬敬摆放篾箩,敬上祭神祭祖的糯米粑粑、蜡、酒等供品和祈福的籽种、泥土。庄重而简短的仪式过后,娴熟的芦笙手、三弦手吹奏起古老动听的曲调,男子依次围成里圈,女子围在外圈,大家“连袂而歌,踏地为节”,按逆时针方向边舞边唱。

3、拉祜族婚俗:离婚要请客、结婚不设宴

结婚时候宴请亲朋好友是中国的习俗,中国人把婚宴看成亲朋好友对自己婚宴的祝福,喜结连理的时候跟大家分享喜悦,婚姻才会长久。但是有一个民族却让人觉得谛笑皆非,因为他们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设宴,寓意“好聚好散”。

那么,你想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吗?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拉祜族文化吧!

拉祜族青年男女找对象,主要在节日聚会的场所里找。他们选择对象的一般条件是:男的要会犁地、耙地、砍柴、铲麻、纺麻线、打猎,为人要诚实勤快,至于外表是次要的;女的要会接麻线、织布、缝衣服,为人要勤快,心地要好,至于相貌漂亮与否也是次要的。

如果某个小伙子喜欢某个姑娘,要用藤篾编制脚圈、项圈送给她。若姑娘感到合心意,则送一条用五色线编织成的腰带给小伙子,表示定情。双方交往一段时间认为满意后,男的就告诉父母,请媒说亲。按惯例要说亲三次;第一次带上茶叶一包烟草一包,烧酒一瓶;第二次带上煮茶用的土罐两个,烟草两把,酒二十碗;第三次带上土布一件,谷子两邦(每邦约六千克),绿布一尺,并可选定婚期。

拉祜人有一种习俗:结婚不需备办酒席。结婚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新婚夫妇祝福,随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燃起篝火的火塘载歌载舞。拉祜人认为,火塘标志着夫妻双方有一颗火热的心,人们围着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妇终生相爱。拉祜人结婚这天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是旱烟、烤茶、松子、栗果之类,从来不兴讲排场。

但拉祜人离婚就大不一样。根据他们的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不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习俗,目的在于警诫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要慎重考虑,一旦结婚,就要做到终生相爱。同时,“离婚宴”还含有警诫双方今后不要相互仇视的意义。

4、拉祜族人口有多少?41.1476万(1990年人口普查)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外乎中国的计划生育也是最严格的。但是近来国家的政策变了,大城市也可以生二胎了,人口也会增加不少。那么,我们一起来拉祜族文化看看拉祜族人口有多少?一起来解答吧!

拉祜族: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起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普洱、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建国近半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拉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拉祜族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宗教信仰:

拉祜族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可敬可畏的神秘力量——精灵主宰者,他们把这种精灵称为“内”,存在于天地、日月、星辰、山水和人体之内,天气好坏、谷物收成高低、人畜康宁与否都与“内”有关。随着“内”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种所谓懂得“内”、能与“内”往来的“毕莫”,为人占卜和举行祭祀仪式。

5、拉祜族葫芦节,最隆重的日子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少不了的就是文化。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隆重的节日,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拉祜族最隆重的日子是葫芦节。下面一起来拉祜族文化里看看。

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说典噜典》中的传说描述,拉祜族的祖先是天神“厄莎”在农历十月十五那天用葫芦培育出来的。因此拉祜族认为他们是葫芦的后代,把葫芦看成是祖先的化身和全民族的吉祥物。对葫芦的信仰体现了山区拉祜族长期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和生存奋斗历程。

葫芦节民族特色浓郁,活动丰富多彩,是全民歌舞狂欢的喜庆场合,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澜沧县政府每年都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科技及商业物资交流活动,使传统的民族节日和发展经济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葫芦节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每年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带着自酿的美酒与糯米做的粑粑,杀猪宰鸡,集中在每个村子的广场上,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

后生、老人们吹着芦笙,姑娘们跳着欢快的集体舞,舞蹈尽情的表现着在四季之中,人们从最开始的犁地,撒种开始,一直跳到最后丰收的喜悦,感谢上天赐予的阳光和雨水,感谢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的美好年景。

入夜,燃起篝火,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低沉的木鼓,老人们把自己一生的遭遇,从母亲辛苦的生育,艰难的成长历程,直至成亲,离开父母,养育自己的子女,到青春不再,满目沧桑,一个个哀怨,凄美的故事随着老人的歌声,在月色中缓缓道出,在这如水的月色之下聆听着这嘶哑的声音,火光跳跃,木鼓声声,仿佛生命之河正在身边慢慢流走,而那一去不回青春年华,也好像又开始在这月色下流淌,环绕。

就这样,在以后的三天三夜中,拉祜族人民不停的跳着,唱着。渴了,停下来喝口米酒,饿了,吃一口粑粑,再接着跳,接着唱,累了,困了就休息一下,别的人再继续,用他们或优扬,或嘶哑的声音歌唱着生命的欢乐与哀愁,用他们或年轻,或衰老的身体表达着对“葫芦”这种带给他们生命的圣灵的。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地质灾害预警:广西贵州等地局地发生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4 gjz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75789号